在教養小孩的過程中,有兩種情況一直是許多父母的困擾:一是自己的情緒失控──莫名其妙地為了一點小事對小孩發脾氣,事後又懊悔不已;另一種情況是,小孩堅持己見,還不可理喻地大發脾氣,頓時讓為人父母的不知所措……。

人人都喜愛歡樂的時光,討厭生氣或難過的感受。當快樂的時候,我們盡情享樂,只希望此情此景永遠不變;當生氣或難過的時候,我們期待環境快快改變,譬如:要求惹我們生氣的人道歉,或希望事情的結局改變,好讓我們的心情改善。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情緒的反應,委由周遭環境來決定,要學習駕馭自己的情緒就非常困難了。
舉 個例子來說,你和孩子原本計畫一場歡樂的親子遊,卻因天氣不佳或爸爸臨時出公差而取消,你們感到非常生氣,心情很壞。這時,你和孩子可以怪爸爸或抱怨天 氣,不過,你們的心情不會因此變好;相反地,如果你和孩子能處理當下的情緒,從事讓自己好過一些的活動,這樣,心情才可能改善,然後,再進一步尋求解決問 題的方式,比如擇期再出遊。

談到協助兒童處理負面情緒時,要從兩方面來探討,一是父母自己的情緒因應,一是協助孩子處理情緒。一般而言,孩子都是以哭、鬧、攻擊或是畏縮等最原始的方 式來表達自己的不順意,他們通常需要透過學習,才能有較成熟的應對方式,孩子的學習對象主要是父母,所以如果父母是暴躁、易怒的性格,孩子在面對問題時, 也容易有不耐煩或愛生氣的情緒反應,所以父母自己的情緒管理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另外,在協助孩子處理情緒這方面,父母及老師除了要先行瞭解及接納孩子的情緒,還須幫助孩子辨識其當下的情緒,這將使孩子將其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情緒上,是因應情緒的重要起點。因此,面對孩子的情緒時,成人宜以下列步驟協助孩子:
(1) 嘗試了解孩子的情緒意義。透過觀察、溝通,了解孩子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讓父母能清楚掌握孩子的心裡需求。
(2) 接納孩子的情緒。以同理心對待孩子的情緒反應,一昧的指責孩子,只會讓孩子畏縮,或壓抑自己的情緒。
(3) 幫助孩子辨識自己是哪一種情緒。如孩子生氣時,與其訴諸肢體,倒不如讓孩子學習表達自己心中的感覺:我真的非常非常的生氣 ! 生氣是無法避免的,但生氣的表達方式是需要學習的。
(4) 協助孩子處理情緒,並提供孩子解決問題的策略。待孩子情緒較和緩後,再讓孩子明瞭生氣、害怕都無法改變存在的事實,教導孩子學習換另外一個角度面對問題, 或以更積極的方式面對眼前的難題,如:玩具被玩壞了,生氣,玩具也無法還原,應想辦法看看是否能修理,或從中學習以後應事先提醒玩玩具的人要小心操作等。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對大人或小孩而言,適度的情緒發洩是需要的,但情緒發洩過後,如何積極的面對及解決,才是情緒管理的最終目的。
(文章作者: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兒童心智科 陳質采主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