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後的身體狀況,會和下列因素有關:
1. 心臟異常的複雜程度
2. 手術前的身體狀況
3. 手術的施行
4. 手術後的照顧

手術出院後的居家照顧大致包括下列幾方面
傷口的護理
1. 確定傷口痊癒且拆線後,可將敷料拿掉,可以淋浴。但淋浴後要保持傷口乾燥。
2. 如果期望傷口長的平整漂亮,可以自行購買通氣紙膠帶(或美容膠帶),在每次淋浴後換貼,持續半年。
    但若對膠帶過敏,有皮膚發紅、起水泡時就必須停用。殘留在皮膚上的膠帶痕跡可用嬰兒油輕輕擦去。
3. 注意傷口有無紅腫、裂開,或液體流出,若有這些現象應就醫。

飲食方面
1. 一般以均衡之營養攝取為原則,初期以清淡為宜,不可太鹹(鹽分、味精不宜太多)
2. 手術後初期,採少量多餐,視幼兒之食慾與消化狀況漸增。
3. 若服用利尿劑及毛地黃等藥物,應多補充含鉀類較高的食物,如柳丁汁、香蕉、番石榴、木瓜等。
4. 勵孩子和大家一起用餐,增進食慾。
5. 食物的內容有變化,如水餃、麵、蒸蛋等。
6. 預防便秘,多吃蔬果,適當的活動。

服用藥物
應依照醫師處方劑量及方法,勿自行增減改變,出院後較常服用的藥物有下列幾項:
1. 毛地黃
作用:增加心肌收縮力
注意:
*過量時易中毒,產生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畏光、視力模糊、脈搏降低等情形。
*服藥前肏梁脈搏一分鐘,嬰兒(1歲以下)少於1000次/分,或幼兒(1歲以上),請先暫停服藥,請教醫護人員。
*尿量過多時需補充鉀離子。
2. 利尿劑
作用:增加尿量,減低心臟負荷。
注意:
*注意幼兒排尿量,及身上任何水腫現象。
*尿量過多時,注意補充鉀離子。
3. 抗血凝劑
少數置換心臟瓣膜的兒童,需服用抗血凝劑,以免發生血栓栓塞。
服用時間需多久,會視情況而定,如有生物瓣膜,需服用3個月;若是金屬瓣膜則需終生服用。
注意:
*服用過量會致出血傾向:如牙齦出血、血尿、皮下淤青。
*勿同時服用Aspirin類之藥物。
*定時測量凝血原時間(PT),作為醫師調整劑量之依據。
4. 止痛劑—普拿疼
傷口疼痛時,依指示劑量服用,沒有疼痛時,可以不服用。

活動方面
父 母往往擔心,小孩之活動量是否過量。
通常出院後,可讓幼兒依其體能自由活動,如散步、適當遊戲。
如果活動當中,小孩發生呼吸急喘、發紺等情形,應暫停活 動。
一般而言,手術後,小孩之症狀會慢慢減輕,體能越來越好,
不應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機會,但仍應盡量減少出入人群過多聚集、空氣不流通的公更場合。

必須注意的異常現象
出現以下現象時,需立刻請教醫護人員:
*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眼瞼、手指、腳踝水腫。
*發燒(口溫>38度C,肛溫>37.5度C)。
*上腹疼痛及噁心、嘔吐。
*排尿量劇減。
*心跳、脈搏突然減慢、增快或不規則。

門診追蹤
出院後第一次門診追蹤時間約為出院後一週。若有任何疑問或身體不適,
可以在門診追蹤時和醫師溝通,共同討論解決方式。傷口的拆線或換藥,有時也再門診追蹤時執行。

預防注射
心臟功能恢復接近正常,若無特殊身體異常狀況,如感冒、發燒、腹瀉等,諮詢過醫師後,
應可按時接受定期之預防注射。
但水痘疫苗、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等活性疫苗及在手術後曾接受抗體的製劑者,
宜於三個月後在接種疫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