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nie & Bernie 這兩天都輪流發燒....
每次發燒都是燒到 39.4度 以上
昨晚 Bernie 更是燒到 40度...

今天早上趕緊帶他們去 台大兒醫 看醫生.
疑似 兩個都屬於 腸病毒中的 "疱疹性咽峽炎"
要等報告才算確診...
今天醫生採了檢體 (喉頭拭液), 而報告一星期會出來....
不過醫生說應該是....腸病毒

說實在到這真的是我第一次面對腸病毒....
(之前 Tinnie & Bernie 都沒有得過...)
可是這樣一次2個都中, 倒是讓我有點頭大...

醫生說盡量讓他們吃 軟軟 & 涼涼的食物~~
例如: 布丁 & 冰淇淋 & 果凍, 都是不錯的選擇~~
詩紜 還跟我說也可以喝點 冰鮮奶.

只希望他們快快康復~~
2011-10-04 10.20.47 祖孫三人.jpg  


腸病毒介紹 (台大兒醫發給病人之注意事項)

有關於腸病毒感染在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疾病, 其中很多是無症狀(約 50%~80%),
有些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症狀, 但有些則會出現特殊的臨床表現(如以下疾病概述所示),
腸病毒的種類共有 60 幾種, 共分為以下五大種類
A. 克沙奇病毒A型 (coxsackieviruses A, type A1-A24, 除了 A23 以外)
B. 克沙奇病毒B型 (coxsackieviruses B, type B1-B6)
C. 小兒麻痺病毒 (polioviruses, type 1-33, 目前有疫苗可供預防注射, 台灣已於2000年根除小兒麻痺)
D. 伊科病毒 (echoviruses, type 1-33, 除了 type 10 and type 28 以外)
E. 腸病毒 68-71型 (enteroviruses, type 68-71)

疾病概述 (Disease Description)
1. 疱疹性咽峽炎 (herpangina; HA)
    這是一種由各種不同的 A族 或 B族 克沙奇病毒引起的疾病, 腸病毒71偶而亦可引起疱疹性咽峽炎,
    特徵是突發性發燒.嘔吐.喉嚨痛以及咽峽部出現小水皰或潰瘍, 雖有少部份病例發生無菌性腦膜炎,
    但大多數病例都是輕微而無併發症, 病程一般是3-6天.
2.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或 HF)
    由 A族 克沙奇病毒所引起, 特徵是發燒以及身體出現小水疱, 主要分佈於口腔黏膜和舌頭,
    其次是軟顎.牙齦, 在四肢則是分佈在手掌和腳掌, 亦可出現在膝蓋及臀部,
    病童常因口腔有小水疱或小潰瘍而致進食困難, 病程大約一週左右.
3. 急性心肌炎 (acute myocarditis)
    由 B族 克沙奇病毒引起的心肌炎的特徵是突發的呼吸困難.蒼白.發粓.嘔吐.心跳過速,
    以及迅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此病預後不好, 但並不是一定全部會致命,
    生存下來的部分病人復原完全但亦有心臟擴大併心肌病變的情況.
4. 流行性勒肌痛 (pleurodynia)
    主要由各型的 B族 克沙奇病毒所引起, 特徵是胸部突然發生劇烈的陣發性疼痛,
    持續時間可由數分鐘到幾小時, 常常會合併發燒.頭痛及短暫的噁心.嘔吐和腹瀉, 病程約一週左右.
5. 發燒合併皮疹 (febrile illness with rash)
    伊科病毒和部份 A族 或 B族 克沙奇病毒證實和此病有關, 皮疹通常是過性的班丘疹 (maculopapule),
    少數會有水疱疹 (vesicle), 發燒一班持續3天左右.
6. 無菌性腦膜炎 (aseptic meningitis) 及 腦炎 (encephalitis)
    多發生於溫暖季節的無菌性腦膜炎, 可以由各種不同的腸病毒所引起,
    它可以併發於流行性勒肌痛.疱疹性咽峽炎或其他腸病毒症候群, 也可以單獨發生.
    症狀有發燒.頭痛.噁心.嘔吐, 以及部份病人合併有腹痛及腹瀉的現象,
    一般在給予支持性治療後, 都能復原而無後遺症.
7. 新生兒腸病毒感染 (neonatal enterovirus infection)
    腸病毒引起的先天性感染很罕見, 因病毒不容易由母體經由胎盤傳給胎兒,
    比較常見的情況是經由產道時或出生後在新生兒時期被感染.
    由 Echo 病毒 (尤其 Echo 11) 及克沙奇 B族 病毒所引起的新生兒疾病, 其臨床表徵範圍很廣,
    從毫無症狀到致命的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到敗血症等疾病都有, 其症狀多無特異性,
    務必和細菌感染引起的敗血症或腦膜炎區分.

傳染方式 (Mode of transmission)
腸病毒有下列幾個傳染途徑:
1. 接觸傳染 - 如接觸病人的口水或糞便, 或接觸口水/排泄物汙染的物品
2. 飛沫傳染 - 因為我們從喉嚨拭子, 很容易培養出腸病毒, 飛沫傳染期約是從發病開始那 1-2星期
3. 糞口傳染 - 肛門拭子/糞便長達8星期仍有腸病毒潛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潛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腸病毒潛伏期是2~9天, 通常為3~4天. 腸病毒可存在喉嚨1-2星期, 而糞便內2個月左右,
所以得病後的小孩, 在這段時間內仍具傳染力.
  目前只有實驗室診斷才能確定腸病毒的感染, 包括
(1) 病毒分離
     a. 咽頭擦拭: 在腸病毒感染之初期, 約一週至兩周左右, 咽頭分泌物可以分離出病毒.
     b. 糞便檢體: 腸病毒感染之後, 在糞便持續排泄時間可長達三至八週或更久,
         所以從糞便中很容易分離到病毒.
     c. 腦脊髓液: 血液或其他可能被感染組織的病理解剖材料均可送病毒之分離.
(2) 血清學
     比較急性期和恢復期血清病毒抗體效價, 若有四倍以上的上升即可做診斷.

腸病毒71型一旦進入家庭內大人腸病毒71型感染率37%, 而家中小孩感染率84%,
小孩感染腸病毒71型後94%有症狀, 有21%有併發症.
年齡小於3歲者其後遺症及死亡率明顯較高年齡層者高.
大人感染腸病毒71型後有47%有症狀, 大都輕微喉嚨或腸胃不適, 少數大人亦有手足口病或咽峽炎之症狀.
由此研究得知腸病毒71型在家庭內傳染力很強, 而且大人亦會被傳染或成為傳播者而且症狀不典型,
小孩之感染性比大人更高外, 感染後發病率.併發症.後遺症及死亡率都比大人高.
因此在流行季節時, 大人與小孩都要注意衛生習慣, 共同預防腸病毒.

醫師的小叮嚀
年紀較小的幼兒, 尤其是5歲以下的幼童, 因抵抗力較弱, 在腸病毒流行的季節 (五月至九月),
盡量少出入公共場所, 記得勤洗手, 養成衛生好習慣. 如果孩子發燒.食慾減退.口.手腳起紅疹或小水泡, 應就醫.
家中年齡小者, 尤其是3歲以下, 出現疹子七天內出現以下任一症狀時, 應急速就醫
如活動力減弱.嗜睡.頭痛.劇烈嘔吐.呼吸困難.抽慉或睡覺時四肢有驚嚇反射收縮動作.肢體無力.
無發燒時每分鐘心跳超過140次. 孕婦在懷孕末期避免接觸腸病毒病患, 以免週產期新生兒腸病毒感染.

小朋友的照顧建議
1. 小心處理病患之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 且處理完畢應立即洗手.
2. 多補充水分, 學童應請假在家休息, 以避免傳染給同學.
3. 注意發燒護理及補充流失的水分, 不須逼孩子進食, 適時給予一些如布丁.冰豆花或運動飲料等食物.
    來補充熱量及減輕咽喉炎的不適感.

環境的消毒方法 - 含氯漂白水之使用方法 (使用時請穿戴防水手套並注意安全):
(1) 一般環境消毒, 建議使用500ppm濃度之漂白水
(2) 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汙染之物品或表面, 建議使用1000ppm之漂白水.
(3) 以泡製500ppm含氯漂白水為例:
     a. 取市售家庭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5~6%) 5湯匙(一般喝湯用的湯匙, 約15~20cc)
     b. 加入10公升的自來水中(大寶特瓶每瓶容量1250cc, 8瓶即等於10公升), 攪拌均勻即可~~

媽媽寶寶 Blog 分享: 腸病毒來臨 。小兒防禦對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